方案背景及原理簡介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天使,每位家長也都希望孩子能健康茁壯的成長。近幾年來,各大品牌的問題奶粉事件不斷發生,關于寶寶的口糧問題就成了家長們擔心的頭號問題。隨著國內奶粉的負面新聞一次又一次地曝光,很多父母對國內奶粉沒有信心,不少家長選擇不遠千里的從網上直郵或代購國外的嬰兒奶粉。
那么,怎么知道奶粉的好壞呢?蛋白質含量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
品牌不同,產地不同,配方不同,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到底多少才能符合標準呢?其實,根據國家標準,嬰幼兒奶粉的蛋白質含量必須達到12-25g/100g,嬰幼兒奶粉中最優的蛋白質比例應該接近母乳水平,即乳清蛋白:酪蛋白為60:40,更適合嬰幼兒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實驗室常用凱氏定氮法檢測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奶粉與硫酸及催化劑共熱消化,氮轉化為氨,氨與硫酸結合成硫酸銨,硫酸銨在蒸餾過程中與強堿反應,放出氨。氨被帶指示劑的硼酸吸收后,用標準硫酸溶液滴定,根據滴定劑的消耗量計算出總氮量,再折算為粗蛋白的含量。
一、樣品準備
其中包括孕婦奶粉,嬰兒奶粉A+,二段,三段,四段以及2+。有國產奶粉也有進口奶粉。
二、實驗儀器及試劑
98%硫酸,硫酸鉀,硫酸銅,40%氫氧化鈉,2%硼酸,0.1000mol/L標準硫酸滴定液
三、實驗步驟
1)用十分之一電子天平稱取0.3g左右的樣品于消化管中,加入催化劑和濃硫酸。
2)用石墨消解儀進行消解,蓋好排氣罩,并配備廢氣吸收系統對消解過程中產生的酸性氣體進行處理。設置消解參數,進行消解。
3)消解完成后,冷卻至室溫,用凱氏定氮儀進行蒸餾滴定,打印出檢測結果。同時做空白實驗。
四、結論與討論
實驗中需要注意:樣品裝入消化管中不要粘到瓶壁,以免被檢樣品消化不完全,檢測結果不準確。消化過程中,溫度選擇曲線上升,避免溫度上升過快產生大量的泡沫與煙霧,導致蛋白質附在管壁上。
檢測出的結果基本與廠家給出的營養成分表中標注的含量相差無幾,所以在選擇奶粉的時候,我們還是要仔細看一下標注的營養成分說明。
奶粉的蛋白質的含量不能過低,但是也不是越高越好,每個年齡段需要的營養是不同的。蛋白質含量過高,會導致肥胖,把孩子喂養得過胖會導致成年后的許多健康問題。
所以無論是本土品牌還是跨國品牌,只要選擇正規廠家產品,認清產品上的各種理化指標是符合標準的,適合自己家寶寶的體質,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內容來源儀器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