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可以鑒定陶瓷胎土、彩、釉的組成物質屬于哪個年代、哪片區域給出客觀的數字依據。
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的核心是一根衣針大小的鐳棒,這根鐳棒是有壽命的,大約可使用1萬小時,以后就會衰減,所以要更換,換一支要6-7萬美元。
二.具體檢測方案
檢測時要將瓷器放進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光譜儀采集的數據被傳輸到手提電腦,自動與中科院的數據庫進行分析比對。10多分鐘后,瓷器胎、彩、釉所含的微量元素含量就會顯示出來。檢測結果根據瓷器的相關成份與早期瓷器的數據是否符合較好來看它是否是真品。
有專家說,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是贗品的克星,因為在贗品中加入多少微量元素使之“正合適”是造假者做不到的。造假者是否可以把古瓷粉加入偽作中,以假亂真呢?沈華友笑了,說這是不懂材料學。因為瓷土的成份主要是硅酸鹽,也就是水泥。你能把房子拆了還原成水泥嗎?這就好比炒熟的雞蛋不可能還原成蛋。還有人說,對付儀器可以“接胎”,半真半假。沈華友說:“那個只能對付‘熱釋光’檢測法,對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無效,因為光譜儀全面檢測胎、彩、釉,‘接胎’就會露餡。”
三.X熒光光譜儀檢測的發展
沈華友說,“眼學”一直是中國古陶瓷鑒定中最重要的手段。然而每個人的眼力不同,對同一件陶瓷的鑒定往往有不同的結論,影響了保藏及藝術品投資市場。上世紀50年代以前,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在良多領域就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那時多是應用于國防和材料科學。從50年代起,中國開始把這一技術運用于古陶瓷鑒定。有關古陶瓷的相關數據也是從那時起開始積累,由中科院建立了數據庫。目前,國內只有故宮的實驗室和云南省保藏家協會古陶瓷科學檢測實驗室的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與該數據庫聯網。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可以鑒定陶瓷胎土、彩、釉的組成物質屬于哪個年代、哪片區域給出客觀的數字依據。只不過以前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的工作艙很小,只能放進茶杯大小的瓷器,現在則可以放進直徑65公分的大器。沈華友說:“‘目鑒’與‘科鑒’相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故宮博物院也成立了科學檢測實驗室,也有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當專家委員會對某一物品鑒定有分歧時,就以科技手段給出最終結論。儀器給出的是客觀數據,一件藏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還要靠‘眼學’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