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是很多人愛吃的零食之一。自2015年至今,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總數超標占68起,甜蜜素超標占30起。
辣條制作生產的低門檻,也使得小作坊盛行。在131家企業中,僅49家擁有注冊商標,占比為37.4%,因此外包裝標識內容缺失或不全,也是辣條行業的一大問題。
目前,河南頭條網訊,各地部門正在加大對辣條等零食的打擊治理工作。今年5月,北京市食藥監局在對市區部分批發市場進行“飛行檢查”后,啟動了包括辣條在內的“五毛零食”專項治理行動,問題辣條將一律下架停止銷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