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用水水質處理中,pH是水處理運行上最重要的水質參數之一。一般天然水的pH在6.0~8.5之間。酸性物質(包括大部分的有機污染物)或酸雨的影響可使水的pH降低到5左右。而一些堿性的廢水的影響可能使水的pH升高。在正常的pH范圍內還沒有發現對人體健康有毒性作用,所以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準則》中沒有提出pH的基于健康的準則值。只是從對管道的腐蝕的角度提出pH應在6.5~8.0。
水的酸堿度均用pH值表達。眾所周知,水是由H2O組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水可以發生微弱的電離,即產生一個氫離子(H+)和一個氫氧根離子(OH-)。每升水中含有氫離子可高達6×1016個。習慣上,我們把[H+ ]濃度的負對數值作為溶液酸堿性的指標,簡寫為pH。在中性溶液中pH=-log10-7=7,pH大于7越多,則堿性越強,小于7越少,則酸性越強。在純水中,由于氫離子過剩水呈現酸性。水越純越偏酸。
一、純凈水pH值
純凈水的加工特點是使用反滲透膜將水中99%以上的礦物質除去,因此水的pH值一般都在5.5—6.5,呈酸性,對兒童牙齒外部琺瑯質有損害作用。國內外很多生物醫學和流行病調查表明,長期飲過低硬度水,包括純凈水、蒸餾水,對人體生理功能有負面作用。特別是水中的鎂和鈣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腦血管病猝死的風險。在烹調食物使用純凈水可以使得食物中礦物元素的流失。從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水中的硬度與人體的健康呈正相關關系。
二. 軟水并污染嚴重的地區的pH
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區,屬于軟水地區,水中的出礦物質含量較低,pH一般在7.0左右或以下。有些地區隨著污染的增加,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屬于酸雨地區,而飲用水主要來自地面降水,所以飲用水中的pH值較正常情況下低一些。從近幾十年這些地區的水質的pH都有所降低。
三. 礦物質水的ph
礦物質水的加工都是在純凈水的基礎上添加礦物質,添加的方式分為兩種,其一為,直接添加礦物質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鈣、硫酸鎂等;其二制備成礦化液再添加到純凈水中。
根據礦化液加工特點,又分為三種,第一種為純天然產品,例如海洋深層水的濃縮液,該產品pH相對高、水溶性好、口感好,鎂含量高,并含有各種海水中各種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鎂的需要量;第二種為礦溶液,該產品是從礦石中用酸溶解出礦物質,它的品質受到礦石的品質的影響;第三種為礦化液,該產品是在酸性條件下將各種化合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解。后兩種產品共同的特點是pH一般為酸性,往往口感略差于第一種。因此后兩種現在仍有爭議:例如添加的礦物質種類和數量少,水的pH低,加入的化合物的安全性以及口感等問題。另外各個廠家所添加到水中的化合物不同,給國家的產品質量監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是添加礦物質的水遠遠不如天然優質礦泉水。在添加礦物質的時候,要適當考慮各種陰陽離子的相互的平衡和拮抗的作用,否則不僅不能給人帶來健康,可能還引起一些營養和健康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