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濁度
濁度是表明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塵、微細有機物、浮游動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懸浮物和膠體物,這些都可使水中呈現濁度。
二、工作原理
由光源發出的平行光束通過溶液時,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過溶液。與入射光成900方向的散射光強度符合雷萊公式:
Is=((KNV2)/λ)×I0
其中:I0—入射光強度,Is—散射光強度,N—單位溶液微粒數,V—微粒體積,λ—入射光波長,K—系數。
在入射光恒定條件下,在一定濁度范圍內,散射光強度與溶液的混濁度成正比。所以上式可表示為:
Is/I0= K′N(K′為常數)
根據這一公式,可以通過測量水樣中微粒的散射光強度來測量水樣的濁度。
這就是濁度計的工作原理。
濁度計廣泛適用于食品、石油、化工、環境監測、醫藥衛生等行業。
三、使用方法
1.開機預熱30min后,將“標定/測量”撥動開關置于測量處。
2.按“鍵頭”鍵選擇適當的量程。(為減小誤差,盡量選用低量程,但也不能超量程)。
3.緩慢注入約50mL被測樣品,用濾紙擦凈樣杯。
4、將樣杯平穩置入比色池,蓋上比色池內蓋,關閉比色池蓋。待顯示數據穩定后,即可讀取被測溶液的濁度值。
5、讀數后立即取出樣杯,等待下一個樣品的測量或關機。
備注:
1.在測定樣品過程中,如所測樣品不在同一個量程范圍,則按“量程”鍵進行量程切換。為2.保證測量重復性的良好,樣杯的寬定位條務必面向使用者)
3.濁度曲線校準及標定儀器在出廠時已經標定好曲線,一般情況下,即可使用。用戶在使用一定時間可進行曲線校準;或當因故造成偏差,曲線校準后仍無法測量準確時,可對儀器進行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