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導率和電阻率的關系
由于水中含有各種溶解鹽類,并以離子的形式存在。當水中插入一對電極時,通電之后,在電場的作用下,帶電的離子就產生一定方向的移動。水中陰離子移向陽極,使水溶液起導電作用,水的導電能力的強弱程度,就稱為電導(或電導度),用G表示。電導反映了水中含鹽量的多少,是水的純凈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水越純,含鹽量越少,電阻越大,電導越小,超純水幾乎不能導電。
電導是電阻的倒數,即G=L/R
式中R-電阻,單位為歐姆(Ω),G-電導,單位西門子(S)1S=10^3Ms=10^6μS
因R=ρ*L/F,代入上式,則得到:
G=I/ρ*I/J=K*I/J
對于一對固定電極來講,二極間的距離不變,電極面積也不變,因此L與F為一個常數。令:J=L/F,J就稱為電極常數,可得到
G=I/ρ*I/J=K*I/J
式中:K=1/ρ就稱為電導率,單位為S/cm。1S/cm=10^3mS/cm=10^6μS/cm電導率K的意義就是截面積為1cm^2,長度為1cm的導體的電導。當電導常數J=1時,電導率就等于電導,電導率是不同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表現。
電導率K,電導G,電阻率ρ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
K=J*G=1/ρ
式中J為電極常數,例如:電導率為0.1μS/cm的高純水,其電阻率應為:
ρ=1/K=1/0.1*10^6=10MΩ.cm
二、電導率儀的結構原理
電導率的測量原理其實就是按歐姆定律測定平行電極間溶液部分的電阻。但是,當電流通過電極時,會發生氧化或還原反應,從而改變電極附近溶液的組成,產生“極化”現象,從而引起電導測量的嚴重誤差。為此,采用高頻率交流電測定法,可以減輕或消除上述極化現象,因為在電極表面的氧化和還原迅速交替進行,其結果可以認為沒有氧化或還原發生。
電導率儀由電導電極和電計(電子元件)組成。電計采用了適當頻率的交流信號的方法,將信號放大處理后換算成電導率。電計中還可能裝有與傳感器相匹配的溫度測量系統,能補償到標準溫度電導率的溫度補償系統、溫度系數調節系統以及電導池常數調節系統,以及自動換擋功能等。電導電極有時還裝有熱敏元件。